办学许可证可以转让吗?

办学许可证可以转让吗?

来源:广州阳溢财税 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4


在现实中,由于各种原因,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:办学许可证可以转让吗?答案是否定的,办学许可证不可以转让

下面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解释。​


一、办学许可证的性质与法律规定​

办学许可证具有很强的专属性。它是针对特定主体(申请办学的组织或个人)核发的。这意味着,在申请办学许可证时,教育行政部门会对申请主体的多方面资质进行严格审核,包括资金状况、场地条件、师资力量等。只有当这些条件都符合要求时,才会颁发办学许可证。而这些审核通过的条件与申请主体是紧密相连的,不同的主体其资金、场地、师资等情况各不相同,所以办学许可证不能随意转让给其他主体。​

从法律规定层面来看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》第九条明确规定:“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,除法律、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,不得转让。” 办学许可证就属于这里所规定的不得随意转让的行政许可。同时,在教育领域的相关法规中,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。

比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》第六十二条规定:“民办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,并予以警告;有违法所得的,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;情节严重的,责令停止招生、吊销办学许可证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:……(七)伪造、变造、买卖、出租、出借办学许可证的;……” 这就以法律条文的形式,清晰且严厉地禁止了办学许可证的转让行为。​


二、转让办学许可证的法律后果​

若有人试图转让办学许可证,无论是转让方还是受让方,都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。​

对于转让方而言,如果违反规定转让办学许可证,首先,因违反 “不得买卖、出租、出借办学许可证” 的法律强制性规定,转让办学许可证所涉及的相关协议会被认定为无效。这就意味着转让方不得不返还已收取的转让费用。其次,如果这种涉嫌 “买卖、出租、出借办学许可证” 的行为被举报或被教育行政部门查出,转让方面临的将是严重的行政处罚,例如被责令限期改正、警告,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;情节严重的,会被责令停止招生,甚至吊销其办学许可证。更为严重的是,如果其行为构成犯罪,还将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。并且,转让方很可能会被禁止从事教育行业,列入失信 “黑名单”,对其个人或企业的信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。​

对于受让方来说,由于 “学校转让协议” 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无效,受让方原本购买、收购办学许可证以开展办学活动的目的必然无法实现。从法律角度来讲,在办学许可证的举办者没有依法变更的情况下,受让方在后续处理学校诸多事项时,将面临重重阻碍。例如在学校运营过程中的一些决策、管理等方面,可能会受到原举办者的牵制,毕竟举办者在民办学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。​


三、相关案例说明​

曾有这样一个案例,韩女士经朋友介绍得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转让一家美术培训机构,并且对方承诺可以将办学资质等一并变更。韩女士在协商后,三方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书和资质挂靠协议,约定将刘女士在观山湖美术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,挂靠在韩女士公司的名下。但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》的规定,民办培训学校不得买卖、出租、出借办学许可证,不得将办学资格和办学项目委托或承包给其他机构和个人。这种资质挂靠行为属于违法违规行为。一旦被查实,机构将面临处罚。这充分说明了试图通过转让、挂靠等方式获取办学资质是不可行的,并且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。​


四、那可以更换法人或校长吗?

办学许可证的法人和校长是可以变更的。变更办学许可证的法人,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和程序,确保变更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他和转让有什么区别?答案在于一个是目的性和能力吧,转让是以商业性为目的,对方未必有能力保障教学质量。


办学许可证是严禁转让的。它关乎教育行业的规范秩序、教育质量以及受教育者的权益保障。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,都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切勿尝试转让办学许可证。如果有办学需求,应当按照正规的流程和要求,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办学许可证。